觀察翡翠有句最基礎(chǔ)的口訣,就是“色、種、水、地、工”,這5點也是自古到現(xiàn)在評估翡翠的標準。一件翡翠商品擺在面前,就要從這5點上去觀察。下面我簡單講一下這5點分別都指的是什么:
1、“色”就是指的翡翠的顏色,紅綠紫白黑,形容色的名詞那就多了,有蔥心綠、黃陽綠、祖母綠、鸚哥綠、菠菜綠、淺水綠、淺陽綠、豆青綠、絲瓜綠、蛤蟆綠、瓜皮綠、梅花綠、灰綠、藍綠、油綠、紅翡、黃翡、無色等等等等。這些都是比較花哨的名字,很多都是相互重復(fù)的形容詞,真實意義并不大,知道大概什么顏色就行了!吧钡蔫b定還有句行話,就是要“濃、正、陽、勻”,意思是要濃而不淡,顏色正而不偏色,陽(鮮艷)而不陰沉,均勻而不雜亂,此為佳。
也有人只將翠(綠)色分為兩種:正色和偏色。除了翠綠、艷綠色外,其他綠色全部為偏色。這么去理解色,就簡單得多。色在“色種水地工”里,是最重要的,但又不是最重要的。有句話叫“無種不看色”如果翡翠的種、水、地不好,看上去死沉沉干巴巴的,那顏色即便是再綠,也是綠的沒價值(狗屎地出高綠是特例)。換種情況:當要在兩塊種、水、地都相當?shù)聂浯淅镞x擇的話,那色的濃、正、陽、勻的比較又成了首要的了,微弱的色差都能造成幾倍的差價,于是又有了一句話叫“色差一分,價差十倍”。當然也是看收藏者個人喜好了,喜歡色的,自然會對種、水、地的要求寬容些;而注重種、水、地的人,則反之。對于現(xiàn)在翡翠市場爆熱的無色翡翠,我提不起興趣來。我始終認為:既稱之“翡翠”,必具有最明顯、最傳統(tǒng)的翡翠特征,那就是翠色(綠色),那些紅、紫、白(無色)、黑、黃都是不像翡翠的翡翠。
2、“種”,就是指組成翡翠的硬玉顆粒之間相互銜接致密程度。簡單的劃分就是3條,老種、新老種和新種。這個老種與產(chǎn)地?zé)o關(guān),與坑口無關(guān),只是形容致密度,就像形容西瓜長熟沒有,結(jié)構(gòu)老還是嫩。
翡翠的形成時間有長短區(qū)別,種老,玉肉就細膩,水頭也不會差;種不夠老的話,雖然很多會有不錯的顏色,但地子粗,細潤度欠缺很多。有朋友的一件掛佩,地泛白,猶如沒熟透的半白西瓜,實在是種不夠老?梢哉f,對一塊翡翠的綜合品質(zhì)而言,種份夠老是必須的條件,即便有同樣的色,種份夠老的翡翠比新種的價值高太多了,也耐看。另外,新種老種的另一種稱謂為“新坑”、“老坑”。原來所謂的新坑老坑指的是翡翠的出處地,現(xiàn)在更多的是用來說明種夠不夠老。這個概念,不玩翡翠的人很容易將新玉、老玉混淆。
3、“水”就是透明度,也叫“水頭”。是對翡翠通透程度的一種評價標準,水頭越好就說明通透程度越好。水頭的長短應(yīng)該是直接跟種份的新老形成因果。新種(新坑)的翡翠,看上去就干巴巴的,我不太喜歡。呵呵,忽然想起,年輕姑娘才水靈靈的,女人越老越干癟,這個倒是和翡翠正相反,題外話。
4、“地”就是整個翡翠的主要載體,顏色也表現(xiàn)在這里載體上,水頭和種也都體現(xiàn)在這個載體上,民間把“地”用很形象的各種名字來說明,比如豆地,玻璃地,冰地,蛋清地,花青地等等。
也叫“底”。不管商業(yè)需要里出現(xiàn)無數(shù)個對“地”的形容詞,我非常認同玉友的5個分級,簡單明了,易懂就有點難了,呵呵。用粥的比喻亦是形象。順帶說一句,玻璃種和玻璃地,所指可不是一回事哦!對于中上品的翡翠而言,種和地可比色更重要的說。
我比較習(xí)慣的是把翡翠的透明度和地綜合起來分為5級:玻璃地(透明)、冰地(亞透明)、糯地(半透明)、豆地(微透明)、干地(不透明)。它們之間的關(guān)系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,可能比較形象一點:拿一鍋粥來比喻翡翠,粥是由米粒組成,翡翠是由硬玉顆粒意組成。豆地就像稠粥,可以清楚的看到由直徑比較大的米粒相互黏糊連接組成; 糯地就像稀粥,米粒煮爛,看起來是略微帶清透的渾濁; 冰地、玻璃地就是比較清透的淘米水了,渾濁感較少。
5、“工”就是工藝,工藝有2個步驟:雕刻與拋光。工藝的優(yōu)劣,通過大眾的審美觀即可分辨。
承接翡翠.和田玉.黃龍玉雕刻加工,翡翠賭石開料。為翡翠收藏投資客戶擔(dān)當技術(shù)顧問,也陪客戶去產(chǎn)地看貨采購。
翡翠我們也進料加工銷售,價格很實在,比商場價格低很多,同樣的貨您在商場買一件的錢我們這里可以買二.三件。拍照片很麻煩,也難100%反應(yīng)翡翠的種和色及瑕疵,歡迎您來工作室來看看。
上海玉雕工作室電話:021-63018728 手機:13916539116 聯(lián)系人:梅先生
玉雕工作室地址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