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大康:翡翠的鑒定比較簡單、準確、有效。原因是:一、首飾級別的輝石只在緬甸有,產(chǎn)地和物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基本一致,不至于在這個問題上給商家留欺詐的空間;二、它被歸入了首飾、珠寶半寶石的系列中,分類、分級都比較科學。因此,翡翠造假很難,只是有人在好的質(zhì)地里灌進含金屬離子的酸,以人工制造顏色,來提高經(jīng)濟價值和觀賞價值。假的就是假的,真不了。不過,這招并沒多大用處,只要送到專業(yè)的鑒定機構(gòu)去鑒定,就可以檢驗出來,這類東西就是大家稱為“B貨”或“C貨”的玩意。你說它是翡翠嗎?它是,但卻是處理過的翡翠,不是天然的半寶石。沒有收藏和佩戴的意義。
記者:我國現(xiàn)已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翡翠市場,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翡翠,人們應如何選擇?
李大康:我認為收藏珠寶的要領就是永遠只藏頂尖級別的東西,因為只有頂尖級的東西才會真正升值。這一要領對翡翠也適用。請你永遠記。簝r錢不是問題,多貴都不算貴,但必須買到真貨好貨。這樣,哪怕將來人們搞清楚了翠玉之分,你手中的頂尖級藏貨也會奇貨可居。
這里我要強調(diào)的是:在頂尖級以下的珠寶,嚴格意義上就不是珠寶,而是滿足大家珠寶夢的下層墊底。它們是一個大平臺,只為頂尖級的閃亮登場做基礎。如果你為了美觀和虛榮,你可以消費一般的翡翠,但如果你熱愛珠寶并為了收藏保值、升值,那你必須擁有隨時可以出手兌現(xiàn)的好東西。
其實,目前市場上達到頂尖級的翡翠已是鳳毛麟角,幾乎沒有太大投資的空間。眼下不少商場中的翡翠,基本都是新坑的料,都是八三料(1983年發(fā)現(xiàn)的一坑),只有種、地,沒有好的顏色,這些東西基本不值錢,拿來玩玩好看而已。好多人想買便宜貨,想廉價佩戴珠寶,于是買這些低檔貨。就是這種消費心理讓普品有了市場,假貨大行其道。
記者:資深白玉專家蔣有儒先生提到和田籽料將會價超翡翠,你認為翡翠的市場潛力如何?
李大康:我認同這種說法。說到投資的潛力,我的建議也是投資真玉。因為頂尖級翡翠匱乏,同時這種料現(xiàn)已沒有升值空間了;可和田玉目前升值速度極快,價格在急速回歸,但頂尖級的東西碰的人尚少,實際上正是一個大好的收藏時機。
乾隆和慈禧 為何愛翡翠
翡翠進入中國后,極受乾隆和慈禧的推崇,這是不是和異族文化的浸入有關呢?對此,張辛教授認為:翡翠大約只是從乾隆朝開始翡翠飾件大量增多,當年軍閥孫殿英盜慈禧太后墓得到大量翡翠制品所作推測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清乾隆以后翡翠確實在我國空前流行起來,這當然和異族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日益東漸有關。這里主要是價值觀觀念和審美方式問題,“我經(jīng)常說,中國文明是農(nóng)業(yè)文明,四季分明的農(nóng)業(yè)文明,是時間文明而不是像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那樣的空間文明,因此中國文化成為一種典型的禮樂文化,重和不重爭,重內(nèi)不重外,重理不重色,重人文而不尚自然。因此,中國選擇了玉(軟玉、溫玉)而不是所謂珠寶(硬玉、寒玉、彩石)。翡翠屬于后者,本屬于西方珠寶概念之中的東西。”
李大康也認為,翡翠被清朝統(tǒng)治者推崇的原因很復雜,有審美的原因,也有經(jīng)濟價值的原因。但前者是最主要的,因為翡翠這種石頭的色彩是相當迷人的,尤其是綠色的翡翠,光彩奪目,令人賞心悅目。滿族人與漢族人在性格上很不相同,漢族崇文,比較含蓄;滿族尚武,比較率性。因此,他們更容易接受有直觀表現(xiàn)力的珠寶。
承接翡翠.和田玉.黃龍玉雕刻加工,翡翠賭石開料。為翡翠收藏投資客戶擔當技術(shù)顧問,也陪客戶去產(chǎn)地看貨采購。
翡翠我們也進料加工銷售,價格很實在,比商場價格低很多,同樣的貨您在商場買一件的錢我們這里可以買二.三件。拍照片很麻煩,也難100%反應翡翠的種和色及瑕疵,歡迎您來工作室來看看。
上海玉雕工作室電話:021-63018728 手機:13916539116 聯(lián)系人:梅先生
玉雕工作室地址

















